
不能长期运动,不能剧烈运动,水不能太凉,泡热澡不能泡太热,把整个生活全部打乱了,我感觉我都活不了,没法活了!
在张强医生集团国际静脉病中心的门诊中,经常会碰到患者拿着报告单,充满焦虑的告诉我们自己有深静脉功能不全。
最近的门诊就有这么一位患者,一进门就充满绝望的告诉我们她的经历。
自从被诊断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之后,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

不甘心生活因此充满束缚,经过一番寻找,最终来到张强医生集团(上海)国际静脉病中心的静脉病诊室。
在安抚患者焦虑的心情后,按照国际静脉病中心的标准诊疗流程,我们为他进行了详细的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
然而评估结果却发现,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功能是正常的。
两次检查
结果竟完全不同
——

然而当我们让她站着重新检查时,刚才的反流竟然“神奇”地不见了。
其实,差异就在评估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方法上!
1、错误的超声检查体位导致不客观的结果
因为体位变化对静脉血流动力的影响很大,检查下肢静脉系统返流时,应该首选站立位。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和实际情况的考虑,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地方仍然采取平卧位来做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

2、不充分的反流诱发方式导致结果偏差
传统单纯的Valsalva试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配合能力和状态。
因此,张强医生集团在门诊血流动力学评估中通常会结合多种诱发方法来反复验证,从而综合判断患者的真实情况。
通常采用吹气或小腿挤压释放试验用于近段静脉反流测定。远端静脉返流检查通常推荐使用挤压释放试验或Parana试验。
一个不正确的检查方法
到底会给患者带来多大的影响?
——
“平趟状态下的这种反流没有临床意义,因为平躺的时候静脉的压力是非常低的,所以你去诱导它这种反流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站立位的时候这种反流才会造成静脉高压,”首席医生张强医生表示。
“患者没有静脉曲张,没有色素沉着,没有任何关于静脉功能不全的一些表现,但是做了一大堆检查。像CT,它可能有造影剂过敏,恰恰这位患者也发生了造影剂过敏,还有看不见的射线对身体的损害。”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些正常‘患者’,一旦被误诊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很容易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接受本不必要的手术或者治疗。”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国内超声医师和血管外科医师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
张强医生集团与美国医学认证机构INTELOES联合发起的 全球静脉曲张CHIVA技术认证项目 中,包含了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培训课程。
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带来更多的治愈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