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张强医疗科技」

老烂脚的鉴别与对策

严格意义来讲,“老烂腿”不是一个病名,而是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的一种临床表现:腿上出现的溃疡,经久不愈。

“老烂脚”大多发生在小腿和脚上,常有感染、恶臭袭人。

大多数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诊断和治疗的经验,因此“老烂脚”患者往往心理压力巨大,求医无门,或者盲目求医。

有些病人辗转多地多家医院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上当受骗,换来的却是“烂腿依旧”。

其实,“老烂腿”的早期诊断,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不同病因,治疗思路和方式也大不相同。如果混淆疾病而施治,病情反而会“越治越差”。于动脉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因误诊而导致截肢的情况常有发生。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老烂脚”?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

病人表现为下肢有肉眼可见的静脉曲张,小腿中下1/3的部位有皮肤颜色变深(色素沉着)和溃疡。交通静脉返流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

  • 首选诊断方法:下肢静脉超声,直立位,探测深静脉、交通静脉和浅静脉。
  • 首选治疗方案: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EPS),辅以浅静脉手术。
  • 治疗指证:溃疡周围或深部的交通静脉扩张和返流均明显,直径超过2毫米。

常见的诊疗错误

  1. B超检查时卧位,静脉排空后无法反映病变真实状况。
  2. B超检查遗漏交通静脉和小隐静脉的口径和返流情况,使得无法了解溃疡的原因。
  3. B超检查结果没有提供病变交通支的具体位置,使得医生手术盲目。
  4. 治疗上简单地采用浅静脉手术,极易导致术后无效或溃疡复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这是第二常见的病因,而且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

病人表现上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很相似,也是有下肢肉眼可见的静脉曲张,小腿中下1/3的部位有皮肤颜色变深(色素沉着)和溃疡。

不容忽视的特征性的表现是:下腹部出现扭曲的静脉,下肢肿胀明显。

  • 首选诊断方法:髂静脉CT,下肢深静脉超声,下肢深静脉造影。
  • 首选治疗方案:弹性压迫治疗(弹力袜或者间歇充气压迫治疗)。
  •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转流手术。适合于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良好的情况。
  • 外科治疗指证:只有髂静脉闭塞或严重狭窄,而侧枝静脉代偿不足的情况下。病变距离越长,效果越差。

常见的诊疗错误

  1. 体检时忽略腹部情况。
  2. 忽视深静脉闭塞的情况,贸然做浅静脉手术,导致术后病情加重。
  3. 在深静脉再通不理想情况下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导致手术失败。

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

属第三种常见情况。

病人有糖尿病病史,溃疡部位往往处于外力(鞋子\地面)压迫区,如踝部,足跟,趾掌关节处。同时往往足部有神经病变症状如麻木,烧灼,冰冷等感觉。

  • 首选诊断方法:肌电图,下肢动脉彩超。
  • 首选治疗方案:控制血糖,清创换药,解除压力。

常见的诊疗错误

  1. 忽略减压措施,导致效果不佳。
  2. 对于感染溃疡,抗生素疗程不足。
  3. 清创不彻底。

下肢动脉闭塞

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缺血性糖尿病足。病人表现为肢体末梢的溃疡,如足跟或者趾等部位。

特征性临床表现还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小腿和足部皮肤温度冰凉,足背脉搏消失。

  • 首选诊断方法:动脉CT,踝肱指数测定(ABI)。
  • 首选治疗方案:介入,架桥手术。
  • 治疗指证:节段性动脉闭塞。

常见的诊疗错误

  1. 检查身体时遗漏下肢动脉的触诊检查(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
  2. CT检查范围不够,遗漏主髂动脉,导致手术失败。
  3. 在远端血管闭塞的情况下(流出道不良)就贸然做手术,导致手术失败。
  4. 术后随访和用药指导缺失,导致复发。
  5. 忽视戒烟、控血压、控血糖、控血脂,导致手术失败。

特别提醒

一些药物(抗肿瘤药、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全身情况(尿毒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可以影响伤口愈合,在诊疗时必须给予排除和纠正。

关闭菜单